齐豫和那些诗人们(上)
图片
提到齐豫,除了《橄榄树》,您还想到什么?
神秘,狂野,高傲,激情,永恒的波希米亚,狂放的长发,朱红的脚趾,眼神中带着流浪的沧桑图片
齐豫
空灵的嗓音、第一代“民歌”【注】骨干歌者、四十余年一直在舞台上歌唱、滚石唱片的基础女歌手、齐秦的姐姐……,还有什么?或许有人知道齐豫可能是华语歌唱界,甚至全亚洲学历最高的歌手,本科毕业于全球最好的中文大学之一的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后在被誉为“公立常春藤”的美国第一公立大学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人类学硕士学位;也或许有人知道,齐豫写了一手好字,可以达到展出级别,以至于她除了最早的三张专辑,之后的所有专辑,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封面、封底、内页、歌词、文案,全部由她本人手书。当然,更重要的,齐豫开创了介于艺术歌曲和流行歌曲之间的曲风和唱法,在整个华语歌曲(也包括艺术歌曲)中独树一帜,歌曲在旋律和结构上比普通流行曲複杂得多,几乎等同于音乐会歌曲,歌词的文学性也极大地提升了歌曲的艺术性。
【注】台湾的“民歌”概念,请参见 潘越云|《天天天蓝》的四个版本
自上世纪五零年代开始,直至七零年代中,台湾和香港一直都是除中国大陆以外,整个华语世界流行音乐的最重要出产地和输出地。两地唱片业活跃且繁荣,这个时期的华语流行歌曲基本上是灯红酒绿的上世纪三四零年代上海时代曲风,抑或六零年代从大陆黄梅戏电影衍生出来的黄梅调,当然,也有刘家昌、姚敏等创作的电影插曲,以及填了中文词的英文歌。七十年代中期,台湾兴起民歌运动,对华语流行歌曲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一大批高校学生开始创作并不以进入娱乐圈为初衷的歌曲,大大提升了华语流行歌曲的格局。
齐豫与台湾“民歌”
齐豫的声音被比作高而飘的洞箫,像一缕透明的丝带在雪山峰顶之间荡漾,孤绝人世,洗净凡尘图片
齐豫
齐豫是民歌运动最重要的女声,1978年在金韵奖和民谣风两个当时引起轰动效应的歌唱比赛中均获金奖。虽然金韵奖的参赛歌曲是英文歌,但民谣风中演唱的《乡间的小路》,成为民歌运动中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此曲两年后苏小明在北京举办的“新星音乐会”中演唱此歌,成为第一首被内陆人熟知的台湾“民歌”。苏小明演唱版的歌名去掉了“的”字,台湾岛的民歌也被大陆赋予了一个新名字:台湾校园歌曲。熟悉这首歌的大陆朋友很多,但直到目前,知道原唱是齐豫的不多。
图片
图片
齐豫 叶佳修
在台湾,虽然《乡间的小路》绑定的两个名字是此曲作者叶佳修和演唱者齐豫,但是并没有进入齐豫代表作品的清单。此曲朴实、简单的典型民谣曲式,已经完全不能体现齐豫在和李泰祥合作之后形成的精致、典雅、磅礴、充满人文意味的演唱风格。
齐豫被评价为天赋型歌手。有专业从事声乐的人士对齐豫六十岁以后现场演唱做过评价:“让人吃惊的是,齐豫五十岁以后呼吸的功夫还在提升,下盘的力量能完全送上去,让软腭抬到顶。C5到E5附近面罩感极强,即使到了六十岁以后,声音的亮度、圆润度都还在极致状态。在气息的主动控制下,共鸣位置也非常灵活,在碰响面罩、口腔音、鼻子之间,能根据咬字和表达需要自如调整。同时,波声带能力进一步增强,声音震动模式更加轻盈,更容易控制,G4到B4没怎么用力就能获得饱满的2K至4K高频泛音,而且也因为卸力更多,所以喉位可以更松弛、可以放更低。所以,齐豫作为典型的三档歌手,也能在中音区完成很高的声音质量,好的共鸣填充体积,并且做出基本没有三档歌手能做出来的低频声音宽度。齐豫只要做到本钱限制的下限,只谈技术,没有一个华语流行女歌手可以达到,甚至还可以包括民族唱法的所有女歌手”。
这段评价涉及不少声乐专业术语,我特地询问了熟悉声乐技能概念的朋友,他觉得值得这个评论有不少概念可以商榷,比如面罩,按照美声面罩的概念理解,齐豫只能说有一些面罩的色彩,在浓度和力度等方面距离美声的面罩要求都差了不少。但他认为齐豫的歌唱确用到了美声的一些技法。
图片
齐秦与齐豫同框的唱片宣传照
齐豫,1957年生于台中,父母均为东北移民。父亲齐济水以自己名字中的河流流经的三个省的简称为三个孩子取名:齐鲁、齐豫、齐秦。
齐豫的唱片
齐豫:我其实不是一个很主动去争取什么东西的人,有一点随波逐流图片
齐豫
虽然出道至今已超四十年,一直未经低潮,齐豫总共只出版过七张中文创作专辑(其中《回声》专辑是与潘越云联袂),另有英文、佛歌、合辑,未计入其中。这在中文流行歌曲中心的台湾,可以说非常低产。专辑唱片,特别是售卖支撑的唱片是考量歌手艺术能量的最重要指标,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大陆,这一指标基本没有。大陆歌手多,唱片少,与大陆一直没有成熟的唱片工业有关。我们的流行歌手们基本靠影视剧插曲或电视晚会歌曲为听众熟知,专辑永远是内陆歌手羞于提及的话题。然而齐豫七张专辑却牢牢把齐豫定位在了华语流行歌曲演唱者的高位,虽然并未轰动一时,但却隽永、绵延,常让人回味无穷。
齐豫出版的所有专辑唱片,基本上可以分六大类,本文将探讨的是下面第一及第三类。
第一类:李泰祥作曲、制作的艺术歌曲专辑,共四张
一、 橄榄树(1979年12月发行);
二、 祝福(1982年1月1日发行);
三、 你是我所有的回忆(1983年11月发行);
四、 有一个人(1984年12月发行)。
第二类:流行歌曲,以“虹”(齐秦牵头的创作及制作团队)为基本班底,共两张
一、 有没有这种说法(1988年11月发行)
二、 骆驼、飞鸟、鱼(1997年12月发行)
第三类:作家自传式概念专辑,与潘越云合作:回声,三毛作品第十五号(1985年11月发行)
第四类:英文流行歌曲翻唱专辑
(略)
第五类:佛歌
(略)
第六类:电影原声带专辑
(略)
图片
齐豫 李泰祥
谈齐豫,李泰祥是不得不提及的名字。齐豫是演绎过最多李泰祥作品的歌手,也是李泰祥作品的最佳演绎者,李泰祥作品也最适合齐豫嗓音条件和声音气质,也最能展现齐豫的演唱技术。虽然不能说谁成就了谁,但必须承认,他们的合作将彼此的事业推上了顶峰。
李泰祥,1941年生于台东阿美族原住民家庭。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毕业后,相继在中国青年管弦乐团、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台湾电视公司交响乐团任首席小提琴手,后在国立交响乐团任指挥。1963年,李泰祥首次举办独奏音乐会,并与作曲家、音乐学家许常惠成立“制乐小集”。1973年,获美国洛克菲勒奖学金,应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现代音乐中心进修。李泰祥的音乐作品风格多样,涵盖古典、实验、流行,被多个欧洲国家级交响乐团演奏,并录制唱片。2008年,李泰祥获第十二届台湾文艺奖,这是台湾最高级别的文化奖项。2013年获得行政院文华奖。次年因病去世。
橄榄树1979年12月发行图片
1. 橄榄树(作词:三毛;作曲:李泰祥)
2. 青梦湖(作词:蓉子;作曲:李泰祥)
3. 爱之死(演奏曲;作曲:李泰祥)
4. 答案(作词:罗青;作曲:李泰祥)
5. 我在梦中哭泣了(作词:李泰祥;作曲:李泰祥)
6. 摇篮曲(传统歌曲)
7. 欢颜(作词:沈吕白;作曲:李泰祥)
8. 走在雨中(作词:李泰祥;作曲:李泰祥)
9. 爱的世界(作词:李泰祥;作曲:李泰祥)
10. 预感(作词:李泰祥;作曲:李泰祥)
11. 追逐与重逢(演奏曲;作曲:李泰祥)
12. 欢颜(演奏曲;作曲:李泰祥)
图片
齐豫和李泰祥的合作从《橄榄树》开始,该专辑其实是电影《欢颜》的音乐原声专辑,严格说,应该划入上述第六类。但是她更突出齐豫个人专辑的形式,加上李泰祥作曲兼制作,所以还是作为放在了第一类。专辑全部曲目(歌及演奏曲)作曲均为李泰祥。李泰祥有著扎实的学院派古典音乐功底,作曲上完全不受五声调式及简单和弦和约束,首创了用大型管弦乐作为音乐背景的编曲手法。他几乎不先写曲,然后找词作者填词,甚至不和词作者商定歌词结构,而是直接为现成的诗作谱曲。而李泰祥的曲本身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学气质。《橄榄树》专辑中歌曲部分,除标题曲是三毛诗作,词作者只有四位:李泰祥、罗青、蓉子、沈吕白。罗青、蓉子都是非常重要的诗人,沈吕白则是知名平面设计师,年轻时也出版过诗作。把新诗谱曲成歌由来已久,1926年赵元任就给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谱了曲。1975年6月6日,杨弦在台北中山堂的“中国现代民歌之夜”演唱会上唱了他为余光中诗谱曲的《乡愁四韵》。这次演唱会被认为是台湾民歌运动的开端。罗大佑后来又对此诗再次谱曲,收入专辑《之乎者也》。
图片
图片
答案
天上的星星 为何
像人群一般的拥挤呢
地上的人们 为何
又像星星一样的疏远
—— 罗青
罗青,原名罗青哲,1948年生,湖南湘潭人,生于青岛。1949年随父母赴台,辅仁大学毕业后,美国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后任职于台湾师大。1969年起,罗青开始在《中国时报》、《纯文学》等报刊发表诗作,出版了《吃西瓜的方法》、《水稻之歌》等诗集。图片
图片
青梦湖
清晨的凉露何等莹洁
四月是希望与浓荫覆盖下的湖水
我是未启航的小船儿
静卧在岸边
微风轻奏着幸福的欢欣
这儿拥有光和美
且让我静悄悄地安睡
享受这最后的宁谧
青色的梦围绕着沉沉的湖水
那甜美的情绪在缓缓地变化
我流动的思想就是这样慢慢地变成了诗
——蓉子
蓉子,原名王蓉芷,1922年生于江苏涟水。1947年考入南京邮电局国际电台,次年随邮电局赴台。1951年开始在《自立晚报》发表诗作,后加入台北蓝星诗社(余光中等人于1954年成立的现代文学团体,后逐渐形成蓝星诗派),并出版第一本诗集《青鸟集》。后陆续出版多本诗集。蓉子一生写诗,1995年,以73岁高龄出版了最后一本诗集《千曲之声》。2018年,也即是蓉子的夫君罗门(也是中文新诗大诗人,后文将提到)往生后的次年,蓉子回南京定居,2021年辞世。
图片
图片
欢颜
飘落着 淡淡愁 一丝丝的回忆
如梦 如幻 如真
弦轻拨 声低吟 那是歌
只要你轻轻一笑
我的心 就迷醉
只有你的欢颜 笑语
伴我在漫漫长途有所依
春雨秋霜 岁月无情
海枯石烂 心无痕
只有你的欢颜 笑语
伴我在漫漫长途有所依
飘落着 冷冷情
万缕缕 的怀念
如梦 如幻 如真
弦轻拨 声低吟 那是歌
——沈吕白
祝福1982年1月发行图片
1.祝福(作词:王小虎;作曲:李泰祥)
2.一条日光大道(作词:三毛;作曲:李泰祥)
3.风(作词:三毛;作曲:李泰祥)
4.传说(作词:余光中;作曲:李泰祥)
5.雁(作词:吕荻;作曲:李泰祥)
6.牧羊女(作词:郑愁予;作曲:李泰祥)
7.春天的浮雕(作词:罗门;作曲:李泰祥)
8.海棠纹身(作词:余光中;作曲:李泰祥)
9.都市旋律罗门(作词:罗门;作曲:李泰祥)
10.星罗青(作词:余光中;作曲:李泰祥)
图片
专辑《祝福》是在《橄榄树》大火三年后出版的。齐豫说,这专辑中的十首歌实际上早就录好,在这三年她去美国读了个硕士,顺便结了个婚。至于为什么要等三年,除了主唱歌手无暇回台参加宣传,唱片公司和制作人之间可能也没有协调妥当。《祝福》最早是由新格唱片发行,后又改拍谱唱片,多年后,原滚石元老“友善的狗”成立的“友善的狗”唱片公司将录音数码化,唱片改名《天使之诗》发行。然而,该专辑的香港版发行方则是宝丽金旗下的飞利浦唱片(内陆引进的卡带侧标则是宝丽金旗下Fonata唱片)。台湾版和香港版的封面设计不一样,相对于台湾版的朴实、简单,香港版封面设计在浅蓝色低上加进了红色的风筝,契合专辑山河故土的主题,以及和煦如春的氛围,齐豫的黑白头像做了高噪点处理,画面非常漂亮。光看《祝福》专辑十首歌的词作者,便可知该专辑的歌词页就是一本当代诗集。每一个名字在当代华文文学中都有着相当的分量。此前没有任何一张华语唱片有着如同《祝福》一样的文学含量。十首诗作风格多样,主题涵盖面宽广,从人生到历史,从情绪抒发到悲天悯人,从温暖、浪漫,到厚重、凛冽,再到繁华、斑斓。李泰祥准确地给这些诗歌赋予了旋律,有着显著的西洋古典音乐的纯粹和圣洁。在配器上,几乎只用了钢琴、吉他、鼓。而且,全部十首歌都是现场同步录制,而不是分轨录音。第一次听这张专辑还是高中,当时不觉得喜欢,大概是曲高和寡。如今再听,惊为天乐。
图片
图片
祝福
快给我一束新鲜芬芳的黄玫瑰
用那翠绿的凤尾草围绕
再系上金色花边的彩带
把这束黄玫瑰 送给我心爱的人
她披着白色的头纱
要和她幸运的伴侣走进礼堂
让黄玫瑰带着我的祝福
轻吻她白纱的胸膛
黄玫瑰伴着我的爱心
黄玫瑰被她紧紧的拥抱
走进礼堂
让黄玫瑰增添她的娇美
看她笑得多么幸福
只是别让她看到
无意间滴落在黄玫瑰上的露珠
点点露珠
——王小虎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 13种;共40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图片
图片
传说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沙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是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也听见龙也听见
如果长江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也听见梦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哭也听见笑也听见
笑也听见
——余光中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病逝于台北,享年89岁。
大约在1998或1999年,我在首都机场在国航休息室,发现对坐的白发清瘦的老先生很像余光中,不太敢确认,不礼貌地多看了一眼,正好先生也看到我,非常礼貌地点了一下头。我便有了八九分的把握,问道:“请问您是余先生吧?”先生再次点头:“是”。我顿时又兴奋又不好意思,想说“很喜欢您的诗”,但感觉太傻,说不出口,于是便战战兢兢说:“我很喜欢您写的'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其实我从来没有背过这首诗,只是因为会唱齐豫的这首歌,记得歌词。
图片
图片
春天的浮雕
你抱着竖琴
也抱住自己优美的侧影
那是一座照着春天样子雕成的浮雕
拨弄着琴弦 你的手也是琴弦
你的发也是琴弦
你的眼睛里 都是琴弦
所有的琴弦
将你绕成另一座竖琴
只能用目静静的看用心慢慢的想
用手轻柔的弹
河流也是琴弦 树林也是琴弦
太阳与月亮里都是琴弦
飘动而来的是梦
飘动而去的也是梦
——罗门
罗门,本名韩仁存,1928年生于海南文昌,2017年殁于台北。当代诗人、诗歌理论家,被誉为“现代主义诗歌巨擘”。罗门1949年随空军飞行官学校到台湾。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1955年,与蓉子结婚。1958年,出版诗集《曙光》。此后,出版多本诗集及文学评论。1988年获得台湾时报文学奖新诗推荐奖。罗门与蓉子婚后一直居住在台北,将家宅称作“灯屋”。进入晚年,二人将“灯屋”出售,住进养老院,直至罗门去世。蓉子离开台湾回江苏老家。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